优美文档网
扫码关注优美文档网

手机扫描二维码

鸡得了法氏囊怎么治疗?

农业知识文档网编辑:佚名2023-08-31 13:00:12农业知识

鸡得了法氏囊怎么治疗?

鸡传染性法氏囊炎由传染性法氏囊炎病毒引起2-6周龄雏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鸡传染性法氏囊炎以法氏囊肿胀、出血、坏死,胸肌、腿肌出血,腺胃、肌胃交界处条状出血为特征。鸡传染性法氏囊炎的危害主要是病毒侵害鸡的法氏囊,使鸡的法氏囊的淋巴细胞产生受到破坏,降低或不能产生免疫球蛋白,导致免疫机能障碍。

入春时节温差较大,温度忽高忽低,而且过完年后育雏蛋鸡苗的养殖户越来越多,必须要小心鸡传染性法氏囊炎的发生。

鸡传染性法氏囊炎导致鸡只精神差,羽毛乱没有光泽;有谨猛的鸡嘴插入羽毛里,有一种害怕冷的感觉,扎在墙角;有的卧地不动,爪子发干,大群粪便,排奶油色状或石灰样粪便;个别鸡也拉绿色粪便,采食量大饥好减,饮水增加,嗉囊充满液体,有一部分鸡自己啄自己的肛门。

鸡传染性法氏囊炎病毒对现化因素抵抗力较强,加热56℃5小时、60℃90分钟仍存活;在-20℃环境保存3年后,对鸡仍有感染力。鸡传染性法氏囊炎病毒在自然界存活时间较长,在病鸡舍中的病毒可存活122天。

管理上烂晌铅要注意昼夜温差,在小鸡防完鸡传染性法氏囊炎后更应该注意在这阶段尽量不要用磺胺类要物,给小鸡造成肾脏负担,还要注意进鸡之前一定要消毒彻底另外一定要把法氏囊疫苗免疫免疫好了。最终要一点是如果是小鸡得了鸡传染性法氏囊炎,鸡舍内的温度一定要提升上来。

鸡传染性法氏囊炎一旦发生可使用新法康混饮:每250ml用于治疗500kg体重(或按成鸡500羽、雏鸡1000羽)的用量计算,集中饮水,2小时之内饮完。投药前酌情控水2-3小时;重症隔天可酌情重复使用一次。预防量减半。同时肌肉注射博克加提高机体免疫力。

鸡传染性法氏囊炎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炎病毒引起的幼龄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养鸡业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我国也时有发生。幼龄鸡感染该病后,可导致免疫抑制或免疫缺陷,从而造成多种疫苗免疫失败,使鸡对多种传染病的易感性增加,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流行病学

自然条件下,只有鸡能感染发病,各品种的鸡都能被感染。―般认为2~15周龄的鸡较易感,3~6周龄的鸡易感性最强。成年鸡感染后表现为亚临床症状,10日龄内雏鸡感染后很少发病。病鸡和隐性感染鸡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病毒主要由病鸡经粪便排出体外,污染饲料、饮水、用具和垫料等,经呼吸道、消化道及眼结膜等感染健康鸡。

该病发病突然,传播迅速,在鸡群中发现有病鸡时,全群鸡已几乎全部感染,邻近鸡不久也将发病。鸡群通常在感染后第3天开始死亡,于5~7天达到死亡最高峰,以后逐渐减少。死亡率差异较大,有的仅蚂基为3%~5%,一般为15%~30%,严重时可达60%以上。饲喂高蛋白饲料的鸡群,病死率有明显增高的趋势。

临床症状

该病的潜伏期为2~3天。被感染的鸡早期症状是啄自己的泄殖腔。病鸡羽毛蓬松,颈肩部羽毛逆立。食欲减少或不食,不愿走动。畏寒,常拥挤成堆或靠近热源。排白色黏稠或水样稀粪,偶尔粪便中也带有血液,泄殖腔周围的羽毛常被粪便污染。严重者躯体轻微震颤,低头沉郁,闭目呈昏睡状态塌森。患病后期体温低于正常,严重脱水,迅速消瘦,极度虚弱,最后衰竭死亡。病程5~7天。如有混合感染,则病程延长。

剖检变化

病死鸡明显脱水,胸部和腿部肌肉常有出血斑点。法氏囊具有特征性病变,感染后的第3天法氏囊肿胀,浆膜水肿,表面为黄色胶冻样渗出物包裹,有时因法氏囊内广泛性出血而呈紫黑色。由于水肿和出血,体积增大,重量增加,比正常时重2~3倍。切开后黏膜皱褶水肿,表面有点状或弥漫性出血。感染后第5天,法氏囊开始萎缩,到第8天后仅为正常值的l/3左右。法氏囊黏膜皱褶浑浊不清,表面有小出血点和坏死灶。发病中后期肾脏明显肿胀、突出于肾窝,表面团物亩呈花斑样。肾小管明显扩张,管内有多量尿酸盐沉积。输尿管内也常因尿酸盐沉积而高度扩张。有的病鸡脾轻度肿大,表面有白色坏死灶。腺胃和肌胃交界处常有出血斑点。盲肠扁桃体出血。

防治

平时要加强对鸡群的饲养管理和卫生消毒,防止该病毒进入鸡场。定期进行预防接种是控制该病流行的有效措施。目前常用的疫苗有活毒疫苗和灭活疫苗两大类。活毒疫苗有两种类型(均可经点眼、滴鼻、肌肉注射或饮水实现免疫),一是弱毒力苗。接种后对法氏囊无损害,但抗体产生较迟,效价较低,在遇到较强的法氏囊病毒侵害时保护率降低。二是中等毒力疫苗。用苗后对雏鸡法氏囊有轻度损伤,但对较强的法氏囊病毒的侵害保护率较高。灭活疫苗有鸡胚细胞毒、鸡胚毒或病死鸡的法氏囊组织制备的灭活疫苗,此类疫苗的免疫效果很好,但必须经皮下或肌肉注射。

鸡法氏囊的临床症状,防治措施?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鸡的接触性传染病,发展速度很快, 会给

生产造成巨大损失。由于近年来对此病的重视,凡有一定规模经营的鸡场, 都已

制定有一套符合本地实际的防治办法,大大降衫芹低其危害性。 但一般占农村养鸡

95%以上的散养农户,却尚未有针对性的岁前办法, 使该病成为散养鸡雏鸡阶段大

批发病死亡的主要疫病。

农村散养鸡IBD流行特点,一是明显的季节性。发病时间多在5月~6月,集

中流行期约30天;二是发病日龄推迟,死亡率增高。散养鸡IBD发病都在30日龄

~60日龄,俗称“大毛瘟”,死亡率45%;三是全愈后复发。 有些农户的发病

鸡经治疗或未经治疗康复后过半月仍能复发,用抗血清、 卵黄抗体或其它药物

治疗仍有效;四是呈地方流行性。一个村组成一个自然村落, 养鸡互相混群,

也就群起发病。

农户在散养鸡IBD防治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免疫方面――(1 )多年来鸡

新城疫一直是农村鸡病防治重点,但对IBD尚未引起重视,没有开展免疫;(2)

许多农户用IBD抗血清和卵黄抗体作被或雀毕动免疫,当隔半个月抗体消失后,一旦发

生大流行仍会发病;(3)少数农户自发购买鸡IBD弱毒苗免疫, 由于没有执行

合理的免疫程序,免疫效果不佳。二是病死鸡不作无害化处理,因而污染环境。

三是饲养管理粗放,有的病鸡死在圈里也不知道,更不用说治疗服药了。

根据上述情况,对IBD综合防治应采取如下针对性措施:

1.农户散养鸡应全面开展IBD免疫。免疫程序:(1)由于到4 月中下旬绝

大多数农户已捉进苗鸡,且20日龄左右苗鸡占多数,此时进行IBD首次免疫,可

与鸡新城疫Ⅱ系苗滴鼻同时进行。方法是将鸡IBD弱毒苗和鸡NDⅡ系苗按瓶签标

明剂量用生理盐水稀释后分别滴鼻;或把两种苗等量混和后,每鸡滴鼻滴口各2

滴。(2)5月上旬用注射法单独用IBD弱毒苗进行二次免疫,同时给首次免疫后

购进的苗鸡进行第1次免疫。对已发生有IBD疫情的村组不能用弱毒苗,应用IBD

组织灭活苗预防,或用抗IBD血清、卵黄抗体、中草药制剂控制疫情。

2.在IBD高发阶段,农户可将鸡暂时圈养,能降低发病率。

3.开展圈舍消毒,深埋病死鸡。可用2%烧碱或10%~20 %生石灰等消毒

圈舍,反复进行数次,可减少二次发病机会。

4.加强饲养管理,提倡使用全价饲料育雏。一般育雏阶段喂全价饲料,可

比不用的降低发病率10%左右。

89%的优秀读者还看下:

暂无相关信息

文章关键词
法氏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