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农业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新品种,新技术如雨后春笋般不断的涌现,对农业生产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一项农业技术,从研发到实际应用,只有需要经过很多环节,对农业技术推广来讲,最完整的流程应该是农业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
以我国目前的科研体制,新的技术往往是从科研院校或者是大专院校产生,科研院校往往更注重从基础原理方面入手研究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比如我们所熟知的小麦氮肥后移技术,科研院校做了大量的研究,比如分次施肥对小麦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对小麦旗叶光合性质的影响,对小麦叶片衰老的影响,对小麦籽粒灌浆的影响等等等等,而且他们的研究是在严格的试验设计下进行的,也就是控制其他因素不变,只设置一个因子变量。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很难控制其他因素,因此科研院校产生的技术,就需要技术推广部门,引进之后再进行适宜于本地区的试验验证,并与现有的一些栽培技术相配套,然后才能进行示范和推广。因此一项新技术从开发到最终的应用,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谈一下个人的一点感受。
当下而言,首先,大家都比较知道的是良种培育研发技术,使得农业生产在源头上有了保障。第二是生态种养殖技术标准规范。使得农业种养殖过程有了科学的技术经验指导。第三,是农业数字化引擎和农业大数据技术,这是推动农业信息化、数字化、精细化、智能化、现代化发展的主要技术。能够快速推动农业数字化转型和农业现代化发展!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现在较落后的农村也能见到微耕机来代替牛犁田。效率比以前快了好几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