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第一部农业生产技术论著是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贾思勰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杰出的农业科学家。他编撰的《齐民要术》是一部内容丰富、规模巨大的农业生产技术著作,是我国古代“四大农书”之一,受到国内外专家的广泛重视和高度评价。
《齐民要术》分为10卷,共92篇,11万字;其中正文约7万字,注释约4万字。另外,书前还有“自序”、“杂说”各一篇,其中的“序”广泛摘引圣君贤相、有识之士等注重农业的事例,以及由于注重农业而取得的显著成效。书中内容相当丰富,涉及面极广,包括各种农作物的栽培,各种经济林木的生产,以及各种野生植物的利用等等;同时,书中还详细介绍了各种家禽、家畜、鱼、蚕等的饲养和疾病防治,并把农副产品的加工(如酿造)以及食品加工、文具和日用品生产等形形色色的内容都囊括在内。因此说《齐民要术》对我国农业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本回答由科学教育分类达人 顾凤祥推荐
天工开物。
明朝宋应星编写的科学技术著作。
《天工开物》初刊于1637年(明崇祯十年丁丑),共三卷十八篇,全书收录了农业、手工业,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生产技术。
《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是中国科技史料中保留最为丰富的一部,它更多地着眼于手工业,反映了中国明代末年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生产力状况。
2020年4月,列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
一、中国第一部历史评论著作是唐朝刘知几写出的《史通》。
二、《史通》的主要内容,是评论史书体例与编撰方法,以及论述史籍源流与前人修史之得失。包括的范围十分广泛,基本上可以概括为史学理论和史学批评两大类。《史通》总结出了唐以前史学方面存在的全部问题,因此,在中国乃至世界具有极高的史学地位。
三、《史通》的主要成就有以下几点:一是第一次对编年体史书和纪传体史书的优缺点进行了总结,第一次对编写史史书的方法和技巧进行了较多的论述。二是广泛吸收,它认为对民间流传的各种“杂史”也要辨别清楚之后有所选择。三是坚持直书,反对曲笔,提出并坚持了直书历史的原则。四是第一次提出“三长”观点,也就是说史学家必须具备史才、史学、史识“三长”的论点,这一论点对后世有很大影响。五是具有史学的科学精神,比如他反对“历史的宿命论”,认为朝代兴替不是天命,而是人事,比如他反对以成败论英雄,甚至不主张“内中国而外夷狄”的历史观。
四、著名史学家白寿彝先生指出,《史通》“在形式上有近于《淮南子》的‘牢笼无地,博极古今’。……在内容和精神上,吸取了扬雄《法言》的传统,以反对诡说异辞;继承了王充《论衡》的观点,以攻击欺惑抵牾;重视了应劭《风俗通》的方法,以化除拘忌。并吸收了应劭辨识人物兼偏长短,陆景品藻贤愚善恶,刘勰评论古今文章等特点。”,对《史通》给出了极高的评价。
五、《史通》作者刘知几。刘知几,(661-721年),唐朝史学家。字子玄,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当时,由于权贵控制史馆,史官无著述自由,凡事皆需仰承监修旨意,刘知几对此不能苟同,于是以私人的方式撰写《史通》,从唐代武后长安二年开始编写,至唐中宗景龙四年成书,花了九年时间才完成。
《文心雕龙》
我国第一部严密体系的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是刘勰的《文心雕龙》,他提出系统的文学理论和明确的文学史观,联系时代文学的背景情况,对每个代表作家和代表作品给出了简单的评论。论述了先秦、两汉、魏、晋、宋历代文学发展的变化,建立了最早的文学大纲,它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最重要的文学理论著作。
《文心雕龙》是中国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xié)创作的一部理论系统、结构严密、论述细致的文学理论专著。成书于公元501~502年(南朝齐和帝中兴元、二年)间。它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有严密体系的、“体大而虑周”(章学诚《文史通义·诗话篇》)的文学理论专著。
全书共10卷,50篇(原分上、下部,各25篇),以孔子美学思想为基础,兼采道家,认为道是文学的本源,圣人是文人学习的楷模,“经书”是文章的典范。
我国第一部总结南方农业生产经验的农书是陈旉的《农书》,后世通称《陈旉农书》,共三卷,12000多字。上卷讲江南主要的作物水稻,中卷讲江南主要的役畜水牛,下卷讲江南主要的家庭副业蚕桑。
《文心雕龙》是我国第一部古代文学理论著作。
南朝刘勰所著《文心雕龙》,是我国第一部文艺批评著作。成书于南朝齐和帝中兴元年间,全书分50篇,内容丰富,见解卓越,皆“言为文之用心”,包括总论、文体论、创作论、批评论等四个主要部分。
《文心雕龙》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和文艺理论发展史上具有重大的奠基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农业百科全书是《齐民要术》。 《齐民要术》北魏时期的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书,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
《齐民要术》全书20余万字,共十卷,“起自耕农,终于醯醢,资生之事,靡不毕书”。其中,饮食部分主要集中在七、八、九、十四卷中。卷七、卷八专记食谱,包括各种菜肴和食品的烹调方法。书内所记烹调基本技术近30种,如[鱼乍](腌鱼、腌肉),酱(肉酱、梅酱),菹(泡菜),羹,汤,[月霍](炖肉),蒸,煮,炒,炙,奥(走油肉),糟,煎,蜜,拌,炸,烧,醇,冻等。对烹调的记述,大致包括选料要求,刀工处理,调味用料,火力水候,烹调要领及成品菜肴的色香味形等,这一体例对后世烹饪论著有很大影响。《齐民要术》也是研究古代饮食文化的重要历史文献。
西方史学史
一.希罗多德和《历史》
1.希罗多德,古希腊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著有《历史》,被誉为西方史学上第一部名副其实的历史著作,同时被称作“史学之父”。开创了西方历史编纂学上的一种体裁,历史叙述体。同时也开创了一种以社会文化为中心的史学传统,本人也已高度的人本意识和世界史眼界,对西方史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主要著作:《历史》
a 内容:希波战争,9卷,涉及到了西亚北非和希腊等地各种情况。
b 取材:所得各种文字史料和实地采访调查所得
c 体例:历史叙述体
d 史料价值:①西方史学的第一本历史著作,详细的记述了希波战争,保存了大量历史资料;
②开创了历史叙述体,并确定了以社会文化为中心的西方史学范式;
③对史料采取了一定的鉴别和判断,采取客观主义态度,体现了严格的史学求真精神;
④颇具文学价值,叙事简洁,文笔优美,精于战争描述,将历史真实性和文学艺术性结合;
3历史观:①希罗多德推崇希腊,民主政治,而没有一概否定波斯,并且试图从历史本身去解释历史,标志着古希腊历史思想的转折,从记神事发展到记人事,具有了初步的人本意识。
②治史视野宽广,将眼光投向了希腊以外的世界,具有较少的种族偏见,重视东方各民族的历史和文化。
③最先对史料采取了一定程度的分析批判态度,而不是盲目相信一切传闻。他创造了叙述历史的新方法,把记载史实和加以阐释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修昔底德与《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1.修昔底德,古希腊历史学家,著有《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将人类历史从天神之外独立,从人事活动的角度出发,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认识到经济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性,对史料大胆批判,开创了“范例历史学”先河,追求史学的垂训作用。开创了西方政治军事史的传统,被誉为“政治史之父”。
2.主要著作:《伯罗奔尼撒战争史》,8卷
a 特点:专叙一事,不及其余,资料详细,文笔精炼,结构严谨。
b写作态度:重视第一手原始材料,严格批判史料,强调辨伪。
3.历史观:
A.尽力将人类历史从天神之外独立,试图用科学方法说明自然,解释历史。重视人在历史上所起的伟大作用,是建立科学历史观的基础。
B.致力于历史事件因果关系的探讨。解释历史事件时,不简单归结为某种因素而是努力寻找历史事件的因果联系和深刻的具体原因,显示出类似近代理性主义者的思想。
C.试图从经济角度解释历史发展的原因,论证了经济对政治和军事的重要作用。
4.评价:从史学发展看,《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开创了一种以政治军事为传统的新的史学传统,确立了一种新的史学范型,对后世西方史学产生深刻影响。
从历史观看,对史料提出了大胆批判的原则,重视史料的辨伪和收集;并以求真精神探求历史发展的因果关系,被后世史家所继承。
农业科研院所,农业部门的公务员,乡镇技术推广站等
农业高效节水技术包括哪些技术措施?
推广节水灌溉,发展节水农业是我国促进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加强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措施,通过加强农业用水管理,制定科学的灌溉制度,完善工程设施,因地制宜地推广各种节水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水的利用率,促进传统农业向集约化农业转变,形成一批优质高效农业生产基地,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形成了工程节水、农业节水、管理节水的农业高效用水技术体系,使水的利用率得到提高。
一、节水技术
㈠渠道防渗技术。在自流灌区,土渠易被水冲刷坍塌,渠道渗漏损失量的50%,因此,渠道防渗可大大减少水量损失。渠道防渗一般采用衬砌混凝土U型渠或梯形渠。混凝土防渗渠道粗糙率小,流速快,有利于提高渠道输沙防淤能力,输水时间比土渠缩短30%—50%。同时,采用混凝土渠道防渗,有利于控制地下水位,改善土壤,便于渠道管理。
㈡低压管理灌溉技术。它是用PVC管代替土渠通过输水暗管式地面移动软管把水从水源输送到田间地头进行灌溉的一种技术,具有节水、节能、省时、省地、适应性强、输水快、损失少等优点。这项技术主要适用于井灌区,投资相对较少,施工简单,操作方便,部分地区已大面积推广使用。管道输水水的利用率为96%—98%。
㈢喷灌技术。这项技术是通过水泵加压,使灌溉水流经管道、喷头等专用设备,射到空中并成雾状的雨滴,像降雨一样均匀地散落田间,对作物进行适时适量的灌溉。它适用于各种地形和土壤,具有节水、省力、灌水均匀、保持水土等优点。采用这种技术,一般不会产生地面径流和深层渗漏,地面湿度均匀,可以根据作物
在不同生长时期的需水状况,适量地供水,灌溉水水的利用率达92%。宜在以井灌为主的蔬菜、果树、经济作物等连片种植的地区推广使用。
㈣微灌技术。它是按照作物需水要求,通过低压管道系统与安装在末级管道上的特种灌水器,将作物所需的养分和水准确地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的地表或土层中的灌水方法,又叫局部灌溉。它分为滴灌、渗灌、微喷和涌泉灌溉,具有省水、节能、适应性强等优点,比喷灌节水15%—20%。以灌溉果树、蔬菜、花卉、药材等经济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