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物联网、智能家居、消费级智能设备、农业物联网,
其本身意义相同,都是通过获得“死物”的数据,达到一个远程监控的功能,
区别主要在于技术,不同行业、不同产品设计的功能不一样,
例如“共享单车”设计的是通讯协议、GPS技术,
而工业领域则涉及到PLC、RFID、云端服务器等,技术含量更高。
我是做工业生成设备物联网远程监控管理系统的(MES),
希望我所举的例子能帮到你理解。
主要应用在设施农业中。对温室各项参数的监测是目前研发的热点,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北京旗硕基业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农用通”已在全国六省市得到了广泛应用,是2010年中国特色农产品博览会上的金奖产品。它由传感器、无线采集器、智能网关、无线控制器、监控管理系统5个基本部件组成,可采集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6种常用环境参数,结合3G通讯技术、图像监测技术,对温室环境进行有效地监测控制,节省成本,增产增收
传统和现代的关系、是与时俱进关系、农业技术人员不是回避农业物联网、而是应积极参与其中、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物联网技术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频繁。智能家居、智慧城市、智能交通等都是物联网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具体应用。
目前各行各业都在争取搭乘物联网的顺风车,借势而行。传统农业也不例外。
相对于国外的规模化种植,美国、以色列的现代农业技术已相当成熟,我国农业种植相对落后,目前正在从传统的个体种植作业向规模化的现代种植农业作业转型。
?农业部发布的《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中提到,到2020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8%以上。
而这些都需要物联网技术的支持。
物联网技术是解决农业目前问题的关键。那么,什么是农业物联网?它在农业中有哪些应用?
传感系统是基础,数据应用是核心
什么是农业物联网呢?农业物联网有几个关键的层面:前端生产信息的采集、信息的传输、信息的处理与应用。
利用传感器采集土壤、气象、病虫害、农事操作等生产过程中信息,将信息传输到云平台,通过云平台进行加工,为生产管理、质量追溯、农技服务等提供数据支撑是物联网技术在农业中的主要应用。
据了解,物联网技术已被应用到农业的诸多领域,包括农业环境监测、温室控制、节水灌溉、气象监测、产品安全与溯源、设备智能诊断管理等方方面面。
?从应用层面来说,主要是从大田的种植、设施种植、畜禽养殖、水产养殖等的生产过程的应用。对于物联网在农业中的应用目前应用最多的是生产过程中对于生产数据的采集和生产管理控制,以及流通环节的质量追溯。
在传统的以经验管理为主要模式的种植管理中,施肥、喷药、灌溉等由于经验不同,不同的种植人员会出现不同的种植结果,同时造成水资源浪费,过量施肥喷药等。
随着规模化种植的不断推广,行业情形的不断变更,传统的经验管理不能适应规模化的生产作业模式,科学的先进管理方式必将取而代之。
应用物联网技术可以采集动植物信息,时时掌握动植物动态。传感器在农业生产中将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施肥、喷药、灌溉等环节,都需要传感器的数据采集,通过对所种植产品的土壤、害虫、湿度等的数据来判断何时施肥、何时喷药、何时灌溉以及所需份量,从而避免传统经验式管理的资源浪费和对环境的破坏。
系统还可以进行临界条件的提示和提醒。传感器所收集的信息—空气温度、湿度、土壤水分等接近或超出了作物最佳生长值时,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平台通过手机短信等方式及时提醒种植者,种植者可以根据提醒及时采取相应行动,保障作物生长环境的最优。
?通过传感器所传输的数据,可以随时随地掌握作物的信息,对农作物进行远程管理,同时请专家或通过专家系统对作物的病虫害、长势等进行科学诊断与决策,通过时时的数据监测,给农作物适宜的生长环境和营养,农作物一方面长得快,长得好,同时还不容易得病,这样能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
?传感器所采集的前端生产数据并不仅仅应用于生产领域。在后期的产品流通领域,质量追溯也需要依靠前端生产数据的支持。完善的前端生产数据能够提供作物生产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重要数据,能够为产品质量提供良好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