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美文档网
扫码关注优美文档网

手机扫描二维码

南北朝时期的中国佛教

农业知识文档网编辑:佚名2024-02-19 11:52:31农业知识

  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各代帝王大都崇信佛教。

梁武帝笃信佛教,自称“三宝奴”,四次舍身入寺,皆由国家出钱赎回。

他建立了大批寺辽,亲自讲经说法,举行盛大斋会。

梁朝有寺2846座,僧尼82700余人,在建康(今江苏南京)就有大寺700余所,僧尼信众常有万人。
  

北朝虽然在北魏世祖太武帝和北周武帝时发生过禁佛事件,但总的说来,历代帝王都扶植佛教。

北魏文成帝在大同开凿了云冈石窟;孝文帝迁都洛阳后,为纪念母后开始营造龙门石窟。

北魏末,流通佛经共计415部,1919卷,有寺院约3万余座,僧尼约200余万人。
  

北齐僧官管辖下的僧尼有400余万人,寺庙4万余座。

在南北南明,有大批外国僧人到中国弘法,其中著名的有求那跋摩、求那跋陀罗、真谛、菩提流支、勒那摩提等。

中国也有一批信徒去印度游学,如著名的法显、智猛、宋云、惠生等曾去北印度巡礼,携回大批佛经。
  

中国佛教艺术的飞跃发展,是在两晋南北朝时期。

这是中国社会大动荡的时代。

来自印度的佛教思想在中国迅速发展,与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大的交流。

这种交流不仅对中国思想史的发展有重大意义,而且对中国美术和雕塑艺术的发展也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在绘画方面,顾恺之、陆探微和张僧繇等画家,一方面继承了中国传统的汉画的技艺和风格,一方面又受到了来自印度、西域的佛教绘画表现手法的影响,

在绘画理论和表现手段方面,取得了划时代的成就。

这一时期的绘画、雕塑等艺术作品中出现的人物形相,大多面目清瘦、褒衣博带,神采飘逸,这基本上是南朝士大夫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的真实写照。
  由此而形成的“秀骨清相”的风格,成了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南朝画风的代表.

  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造像艺术。也有了极大的发展。

以东晋戴逵为代表的佛像雕塑家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佛教艺术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戴逵的创作态度认真,据说有一次他为了制作一尊佛像,曾潜藏在帐中,倾听众人的褒贬议论,然后加以详细研究,积思三年,才得以完成。
  

因此他所作的佛像,使“道俗瞻仰,忽若亲遇”。

这一时期出现的各种佛像,包括塑像和画像,已经不再是单纯地模仿西方传来的佛像图样,而是融合了中国的民族风格,开始走上了独立的发展道路。

89%的优秀读者还看下: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农业生产技术发展的特点?

南北朝时期为什么会出现民族大融合?

中国历史为何只有南北朝而无东西朝?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的到初步开发的原因是什么?表

文章关键词
南北朝 中国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