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美文档网
扫码关注优美文档网

手机扫描二维码

被誉为塞上江南的河套平原,为何既是米粮川又是文化宝地?

农业知识文档网编辑:佚名2024-03-13 16:12:22农业知识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河套平原发达很容易理解,因为本来就是黄河中上游平原,有丰富的水源。

在古代,农业不能没有水。只要有水加上土地肥沃,这里很快就会成为人口密集的地区。

简单说下概念:河套平原一般指贺兰山以东、吕梁山以西、阴山以南、长城以北之地。包括银川平原(宁夏平原)和鄂尔多斯高原、黄土高原的部分地区,今分属宁夏、内蒙古、陕西。黄河在这里先沿着贺兰山向北,再由于阴山阻挡向东,后沿着吕梁山向南,形成“几”字状,故称“河套”。

这里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创造了仰韶文化,说明很多人类已经开始在这里居住生活。

不过,由于河套的位置相对靠北,在战国时期主要是林胡少数民族盘踞。

战国前期,赵国就出兵赶走了林胡,占领河套。

由于这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秦国也来争夺,双方多次开战。

秦朝统一六国后,派蒙恬率十万大军在前215年至前214年将匈奴逐出河套,迁徙三万户到那里戍边,设云中、九原两郡。

河套平原开始有大发展。

河套平原自古以来非常适合农业种植,但是它的位置比较不好,过于靠近蒙古高原,处于游牧民族的近距离威胁下,只有一道长城作为屏障。

所以,历史上从汉代开始汉人就大发展河套,农业繁荣。但却屡次遭遇诸如匈奴、羌人、突厥、回鹘、西夏、蒙古、女真等多个少数民族入侵和占领。

这里虽然适合农业种植,但前提是农民得有命种地吧?

由于游牧民族入侵的杀戮、抢掠、尤其是掠夺农民作为奴隶,河套平原的发展断断续续,无数次兴起又衰落下去。

直到清代末期,游牧民族在火枪大炮下衰败下去,对汉人不再有威胁。

于是,陕西、山西的一部分人开始迁到河套,经王同春对于灌溉系统的开发,河套地区开始成为西北最重要的农业区。

到了抗战时期,傅作义在这里屯守,兴修水利,发展经济,以对日寇长期作战,河套又有很大发展。

到了新中国成立以后,河套也被重视,成为全国重要的产粮区。

河套平原是非常适合农耕的。其实这里的全年降水量低于400毫升,理论上是完全不适合农业种植的。但因为有黄河水,所以灌溉不成问题。早在汉武帝时期,为发展农垦事业,从内地征召10万农工,在今天后套西部修建引水灌溉工程,并建造了多座城池。

后代的统治者,也大力修建这些灌溉工程,让成为西北农业的一枝独秀。

古语说:“黄河百害,唯富一套”、“天下黄河富河套,富了前套富后套”。

这里土地非常肥沃,又不缺水,气候也不错,适合种植小麦、水稻、谷、大豆、高粱、玉米、甜菜等各种作物,是西北地区最发达的农业区。

直到今天,河套地区也被“塞外米粮川”。河套地区的畜牧业和水产业也很发达。

另外,这里在现代还发现了煤、铁、铜、金、石墨、石棉、盐、碱、稀土等多种矿产资源。

89%的优秀读者还看下:

暂无相关信息

文章关键词
米粮川 塞上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