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腐病是有一种或多种有害真菌引起的,从根源上个两个方面来预防和治理根腐病:1、破坏病菌生活环境;2、修复根系发育和恢复树势。通过增加益生菌,增加有机质缓冲土壤酸性,补充更多个钙元素促进根系发达,都是目前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手段。根腐病防控一定要以预防为主,重视土壤环境的改善。如果只靠化学农药,防效短,而且指标不治本,后续容易复发。
推荐微补根腐三剑客:
BioMicro益生菌3型1000-2000倍+微补OM45有机精华500倍+微补根力钙500倍。
(1) 症状该病初发时植株白天枝叶萎蔫,傍晚恢复,反复数 日后整株枯死。病株的根茎部及根部皮层呈淡褐色至深褐色,腐
烂,极易剥离,露出暗色的木质部。病部仅局限于根及根茎部。
(2) 发病规律本病由半知菌真菌引起。病菌以厚垣孢子、菌 核或菌丝体在土壤中越冬。可通过雨水或灌溉水进行传播和
蔓延。
(3) 防治方法
① 用次氯酸钠浸种浸种前先用0.2%-0.5%碱液清洗种
子,再用清水浸种8-12小时,捞出后放入配好的1%次氯酸钠溶 液中浸5-10分钟,冲洗干净后再催芽播种。
② 加强田间管理,防止田间积水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
湿性粉剂6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600倍液,或50%甲基硫 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淋或灌根。每隔10天左右施1次,酌
情灌2-3次。
大蒜根腐病。用咯菌腈,或甲霜铜,或络氨铜锌,或恶霉灵,或枯草芽孢杆菌,或氯溴异氰脲酸,或敌磺钠,或五氯硝基苯等淋灌根部进行防治,每7~10天一次,连续2~3次,即可控制发病,并使患病植株恢复正常生长。
引起大豆根腐病的病原物有几种类型,在东北主要是尖孢镰刀菌,在黄淮地区主要是茄病镰刀菌,其他还有立枯丝核菌、木贼镰刀菌以及疫霉菌。
由于它们都属于真菌引起的,所以其防治措施类似,主要包括(1)加强检疫:由于大豆疫霉根腐病局部发生,应加强检疫,防止疫区扩大,特别是加强对疫区调出种子的检疫。(2)推广抗病品种:不同品种对大豆根腐病的抗性有很大差异,因此,在发病地区广泛使用抗病或耐病品种,以减轻或避免病害的发生。(3)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排除田间积水,中耕松土,多施有机肥,增加土壤通透性,有利于减轻发病。(4)实行轮作:轮作可以减少土壤中的病原数量,减轻发病。化学药剂 用瑞多霉处理种子可有效抑制苗期猝倒。瑞多霉是内吸性杀真菌剂,主要集中在地上部分,保护根系的能力较弱,还可用做土壤处理,尤其是和耐病品种结合应用时效果较好。还可用70%百德富锰锌、64%杀毒矾和72%克露可湿性粉剂在播种前进行种子处理,用药量为种子量的0.3%~0 .38%。根腐病,推荐先用甲霜恶霉灵或者络氨铜灌根一次,一周后用枯草芽孢杆菌加腐植酸灌根一次,也可以用乙蒜素加咯菌氰,或者宁南霉素嘧菌酯加中生菌素等配方,主要和水分过大,土壤中病原菌和植株不强壮有关系,所以一定要注意水分和土壤的调理
葵花根腐病防治方法:
一是发现病株及时拔除,清除病根,病穴用石灰或药剂消毒。
二是发病初期浇灌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建议用生物防治,别用化学农药制剂,用微生物进行治疗就可防治,如平常使用最多的微立旺绿色木霉菌。
建议用枯草芽孢杆菌、或申嗪霉素等生物制剂灌根防治。
葡萄根腐病发生原因、防治措施 发生原因
1、苗木携带病原菌。
2、土壤板结,团粒结构差,为病菌创造了良好的栖居场所。3、病菌通过带菌土壤、园艺工具和伤口侵染葡萄植株。4、不注意秋施肥,或者施入未充分腐熟的动物粪便。防治措施 1、建园前必须测土、消毒、改良土壤。土壤消毒药剂可选用硫酸铜、代森铵、甲基托布津、多菌灵。2、选用砧木为贝达的巨峰嫁接脱毒苗建园。
3、苗木定植前进行消毒处理。
4、发芽前,用200~500 倍液硫酸铜或 1 波美度石硫合剂或农抗 120 水剂 200 倍液或喹啉酮 300 倍液灌根;对葡萄植株喷施叶面肥,补充营养;发病后,每株施入美腐克100g。
1、恶霉灵
药效作用独特,具有高效、低毒、无公害,属于绿色环保高科技精品,恶霉灵能有效抑制病原真菌菌丝体的正常生长或直接杀死病菌,又能促进植物生长;并具有促进作物根系生长发育、生根壮苗,提高农作物的成活率。恶霉灵的渗透率极高,两个小时就能移动到茎部,20个小时移动至植物全身。
2、甲霜恶霉灵
一种内吸性高效杀菌剂,药效持久,杀菌面广,能防治多种土壤病害,防治作物面广,如小麦、水稻、瓜果、蔬菜、花卉、草坪、苗木,对作物促进生长,健苗壮苗;增强发根能力有高效成果,对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有明显作用。
3、退菌特
一种广谱保护性杀菌剂,对许多作物上的病菌都有很强的杀菌作用,其主要作用机制是制剂中砷原子与病菌体内含一SH基的酶发生作用,破坏正常的代谢作用,并抑制病菌丙酮酸的氧化,使其新陈代谢过程中断,而导致病菌死亡。
7~8月份是防治蛴螬的最佳时期。
防治方法:
(1)土壤处理:7~8月份,蛴螬主要在土壤中危害花生的荚果,可在花生开花结果期,用5%噻虫嗪颗粒剂或噻虫胺颗粒剂1000~2000克,拌细沙或腐熟有机肥30~50公斤,进行顺垄撒施,然后浇水。
(2)药剂喷淋:在蛴螬发生初期,用25%高氯氟·噻虫嗪悬浮剂20~30毫升,兑水30公斤顺垄喷淋,也可杀灭蛴螬等地下害虫,持效期可达20天。
(1)农业防治。
花生收获后,要尽量清除田间病残组织,及时翻耕,实行轮作。(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选用75%百菌清500~8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隔15天左右喷1次,共2~3次,有较好的防病增产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