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火柴的配方:木材,蜡油,含氯酸钾的药料。
通常制法:一方面采用易燃的木材做成小棒(称火柴梗),在其一端蘸以蜡油和含氯酸钾的药料(称火柴头),制成火柴;另一方面在包装盒上涂以含赤磷,白磷的磷面。使用时,将火柴在磷面上擦划,即能引燃,极为方便。
制造工艺的一般过程主要有:锯木、剥树皮、旋片、切梗、烘干;筛选、理梗、排梗、沾油、药浆调制、沾药、烘干、卸梗、旋盒片、切盒片、糊盒、烘干;套盒(纸盒为:印刷、压痕、分切、糊盒、套盒)、装盒、磷浆调制、刷磷、包封、装箱。
扩展资料:
早期生产的火柴有两个非常致命的缺点:
(1)白磷是非常稀少及遇热容易自燃,非常危险;
(2)白磷是有毒的,造火柴的工人一不小心就会中毒身亡。在1852年经过瑞典人距塔斯脱伦姆的改进,发明了安全火柴。以磷和硫化合物为发火物,必须在涂上红磷的匣子上摩擦才能生火,安全程度提高。但在安全火柴发明之前,人们可是经历了一代代不停的探索。
安全火柴的优点:
安全火柴中的成分分别是:火柴头主要由**剂(KClO3)、易燃物(如硫等)和粘合剂等组成。火柴盒侧面主要由红磷、三硫化二锑、粘合剂组成。当划火柴时,火柴头和火柴盒侧面
摩擦发热,放出的热量使KClO3分解,产生少量氧气,使红磷发火,从而引起火柴头上易燃物(如硫)燃烧,这样火柴便划着了。
火柴就是火把,在合成台中像这样摆放就可以了
兄弟别提了,火柴5分钱一合!怀念是怀念我还记的把家里的做饭的地方给点着了火很大房子都给烧了 我跑到外面吓的站那里都不敢说话。。 兄弟采纳吧 呵呵
穿过马路时,一辆约重五吨的卡车飞驰
而来,当司机发现时,已经来不及了,卡车从小男孩的脚和手臂压去,“啊……”一声惨叫后,司机刹住
了车,他急匆匆的跑向小男孩的身旁,当时他早已昏过去,身体血淋淋的,惨不忍睹……
小男孩被送到了医院,闻讯赶来的家属痛苦流涕,拼命地捶打着哑口无言的司机,时间一分一秒的流
逝着,小男孩在手术室中呆了六个多小时,过了不久,医生出来了,
把四根火柴捏在一起,看火柴木头那边的截面,不就是个田字吗
周总理原来不就用四根筷子解决过这个问题吗
正方形放置中间位置三角形顶角向下放置最下面,圆形放置最上面,将三者用火柴串起来即可。
陀螺是汉族民间最早的娱乐工具,也作陀罗,闽南语称作"干乐",北方叫做"冰尜"或"打老牛"。 形状上半部分为圆形,下方尖锐。从前多用木头制成,现代多为塑料或铁制。玩时可用绳子缠绕,用力抽绳,使直立旋转。或利用发条的弹力旋转。传统古陀螺大致是木或铁制的倒圆锥形,玩法是用鞭子劈。
现代已有各式各样的材质(例如:钢铁,塑料等)与形状(例如:坨坨型)出现。当然,还有一些"手捻陀螺"十分普及。陀螺,是青少年们十分熟悉的玩具。风靡全世界。中国是陀螺的老家。从中国山西夏县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就发掘了石制的陀螺。可见,陀螺在我国最少有四、五千年的历史。
陀螺在旋转的时候,不但围绕本身的轴线转动,而且还围绕一个垂直轴作锥形运动。也就是说,陀螺一面围绕本身的轴线作"自转",一面围绕垂直轴作"进动"。也即陀螺并非垂直立于地面之上,而是对地面法线有一定的偏离,向地面有一些倾斜。所以重力对陀螺的力矩不为零,而陀螺的进动角动量可以平衡重力矩的作用,所以陀螺在旋转时不会倒向地面。陀螺围绕自身轴线作"自转"的快慢,决定着陀螺摆动角的大小。转得越慢,摆动角越大,稳定性越差;转得越快,摆动角越小,因而稳定性也就越好。而且陀螺的外形也对陀螺的进动有影响。 这和人们骑自行车的道理差不多,其中不同的是,一个是作直线运动,一个是作圆锥形的曲线运动。
上淘宝看
根据上面的方格纸上火柴内盒与外盒两部分的展开可知以下四点:
(1)内盒的组成:
因为内盒由26个长和宽都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组成
所以它的表面积S1计算方法有两种:
第一种方法:S1=26*1*1=26(平方厘米)
第二种方法:S1=(6*5-4)*1*1=26(平方厘米)
又因为它是一个长为4厘米,宽为3厘米,高为1厘米的长方体
所以它的体积V=4*3*1=12(立方厘米)
(2)外盒的组成:
因为外盒由长为4厘米、宽为8厘米的长方形组成
所以它的表面积S2=4*8=32(厘米)
因此内外盒的表面积之和S=S1+S2=26+32=58(平方厘米)
(3)经计算芳芳设计的火柴盒体积是12cm³
(4)制作这样一个火柴盒至少需要58cm²硬纸板
89%的优秀读者还看下:
暂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