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P6 (含UFO装置)11.5万元
VP6 (无UFO装置)10万元
VP6E(7.1Kw汽油发动机) 8万元
VP6D(12.8Kw柴油发动机) 11.85万元
以上价格不含运费,供参考。
钵苗插秧机又叫移栽机或者摆载机,它和普通插秧机不同,首先,在育苗阶段,它使用448穴的钵体育秧盘,这种盘带有448个圆形或者方形的钵,精量播种以后每穴的粒数还是很均匀的,最重要的是盘底不是一个个简单的孔,而是一个个Y型的孔,这个孔是钵苗插秧机专用的,用顶杆把苗顶出去,顶出去就是一丛完整的苗。其次,就是移栽机的插秧方式,普通育秧一般用平盘或者毯状钵盘,育的秧还是一整张,然后插秧机抓强行取苗分苗,一般会伤根,而钵体育苗每穴育出的就是独立的,不用分自然不用伤根,顶杆把苗顶出去,另有机械部夹住茎秆直接摆载就行了。第三点,就是插得苗,一般插秧机在三叶一心左右插秧,就是要等返青以后再分蘖好减轻对第四叶第五叶分蘖的影响,钵苗一般可以用四叶到五叶的大苗,苗壮成活高不伤根返青快,分蘖好。
总之,区别就是工作方式不同,伤不伤根的区别。
不实用,没人工插秧产量高,
先进的久保田全自动插秧机,解放了农民的双手,插秧效率成倍提高
这款插秧机的话还是不错的,就是价格相比老款贵了很多
机械插秧是靠双膜育秧或软盘育秧技术所培育出带土毯状秧苗,由插秧机对带土的秧苗切块来实现分秧与插秧,即规格化育秧+精细整地+机械化插秧。机械插秧的技术要求:一、农艺对机插适用条件保证插秧机的技术状态和驾驶员操作水平外,还要保证本田整地质量与秧苗状况符合机插的条件,才能保证插秧作业效果。1、翻地与整地(1)秋季翻地:秋翻比春翻垧产多一千。秸秆还田在翻地年度进行,达到每隔两年稻草还田、秋翻一次。在春季结合搅浆平地机掩埋稻秸,翻地要田面平整、深浅一致,垡片、地头整齐。(2)泡田整地、耕翻、旋耕田,春季放水泡田在整地前2~3天灌水,池内2/3有水,1/3露垡,缓水慢灌,达到花达水。水整地粘土要在插秧前5—7天进行,使土壤沉淀好。沉淀时间短会造成秧船壅泥,以致压苗、垄形不明显,影响靠行作业;秧苗直立度不好,影响缓苗、分蘖。整地要田面平整、耙细、埋杀杂草,做到寸水不漏泥。2、秧苗机插的关键在于秧苗,秧苗的状况关系到机械插秧的成败。育出的秧苗要适合插秧机的要求。秧苗的播种量要适宜。要求播种均匀,插秧机每切一次秧片,小面积里的秧苗株数符合农艺要求。每盘播种量:干种110~130g,催芽种136~160g,每穴株数4—6棵。计算时取稻种千粒重为27g、发芽率为85%,根据插秧机纵、横进给量,行距、株距,每穴棵数确定播量。实际播量要大。秧片形状整齐无残缺,土层内无杂物,土厚2~3cm,水分适宜,秧苗粗壮不徒长、无病虫害、长势均匀。二、驾驶技术要求1、严格遵守说明书中规定的安全常识、操作规程,掌握机械构造原理,正确使用、维护保养、保管。2、插秧期:当地气温稳定通过12~13℃时开始插秧。机插要求:早、稀、浅、正、直标准。插后及时补苗,放水扶苗。3、下田前要根据地块情况考虑行走路线和转移地块进出方便。4、插秧机插秧时靠田边、地头两边,要留出与机幅相等的作业宽度,以便圈边出田。插秧机作业时行驶要直,靠行间隔一致,不压苗。5、当第一次给插秧机补给秧苗时或苗箱上没有秧苗时,务必将苗箱移到最左或最右侧。插秧作业到最后时观察:若再插则所剩余的秧田不足一幅插秧作业宽度时,应通知装秧手预先取出靠边一个或几个秧箱内的秧苗,使插秧机相应少插一行或几行,最好留下一幅插秧机作业宽度,以便最后圈边出田。三、作业质量下降的原因及改善措施1、立秧差:插深调节不当;表土过硬。2、分离针与推秧器间带秧:苗床缺少水分;推秧器变形或工作不正常;本田过分细软或缺水;推秧器与分离针间隙过大。3、漏穴:秧苗骑秧门;秧门口有泥环、稻根等异物;秧片规格过宽;秧苗密度不均。4、均匀度差:送秧齿轮缠根多;各分离针取秧量不一致;秧苗密度不均。5、秧片拱起:苗床水分过多;苗床土厚不当;送秧齿轮缠根多。四、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1、一组栽植臂不工作,并有响声:分离针在秧门口碰石块、树根等异物;离合器弹簧弹力弱;安全离合器打开;无声链条活节脱落。2、推秧器不推秧或推秧缓慢:推秧杆弯曲;推秧弹簧弱或损坏;推秧拨叉生锈;栽植臂内缺油;分离针变形与推秧器无间隙。3、秧箱两边有剩秧:秧箱移动臂夹子松动;滑套、螺旋轴或销磨损。4、纵向送秧失灵;棘轮齿磨损;棘爪变形或损坏;送秧弹簧弱或损坏;送秧凸轮与送秧连接用锁圈和钢丝销脱落。五、插秧机的维护保养、保管1、插秧机每天作业后都要清洁并检查各部位,发现问题及时调整、解决;加注补充燃油、润滑油和润滑脂。按说明书要求进行保养,是保证插秧机正常工作、延长使用寿命、如期完成插秧工作的基础保障。2、插秧机工作条件恶劣、使用时间短、停放时间长、停放保管不当,容易造成钢铁锈蚀、断裂、橡胶老化以及零部件变形损坏。3、长期保管要求:外表清洁;放净燃油、润滑油;卸下三角皮带单独存放;润滑各润滑点及有关部位;往火花塞或进气道灌入机油20mL左右,转动曲轴数圈,使活塞顶部、缸套内壁、气门座有油,封闭气缸;清洗空气滤清器,然后将空气滤清器、消音器、油箱口等用布包好;栽植臂放最下面位置防止弹簧弹力减弱。机械插秧的发展措施:1、加强研究,不断完善机插稻、直播稻、麦套稻在全省大面积示范应用的时间比较短,许多生产实际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制约了技术的推广速度,在生产过程中还需要栽培、植保、土肥、气象、耕作、农机等多部门密切配合,更好地为大面积生产服务。2、加强宣传,提高认识稻农中存在的“懒种稻”思想,片面追求轻简稻作,导致直播稻面积快速增加,生产水平下降,与“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目标也不一致,长久下去会影响到粮食安全。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要加大宣传,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等主流媒体,专题讲座、技术培训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的重要性,宣传水稻最新栽培科研成果,大力推广水稻丰产稳产、高效实用栽培技术,引导农民更新观念、科学种田,提高他们运用先进稻作技术的自觉性和主动性。3、加大投入,正确引导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要建立主导品种、主推技术高产示范方,让农民对先进、科学的技术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用得上,通过现身说法,积极引导农民使用主推技术,减少生产风险,提高种植水平。同时可采取技术补贴政策,对应用丰产高效稻作技术的农户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或物化补贴,引导农民应用丰产高效栽培技术,从而调动广大农户应用新技术的积极性,扩大丰产稳产高效实用栽培技术的应用面积,确保水稻生产稳定发展。
稻米和小麦依然是全世界的主食,我国也是稻米种植大国,这一部分的功劳要归于我们的袁隆平院士,但是大家可知道吗,大米好吃,但是秧难种。我国的大米种植在南方,由于受到地势和农业发展还没有实现现代化等因素。
水稻的种植还有很大一部分需要人工来完成,但是这份工作确确实实是一份累活,不停的弯腰,农民伯伯的腰都要断了,智慧来源于实践。这不一位南方的一位牛人就发明了一款手摇式插秧机,这款手摇式插秧机不用油不用电,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不用弯腰就能轻易的完成插秧工作。
只需要将秧苗固定在插秧机上,操作的人在田里边走边用手摇动插秧机上的控制杆,来回在水田里穿梭就能完成连续插秧工作。其原理就是,在插秧机的核心单元有两个钢片,通过控制杆传动,一个拨片就可以拿到一棵秧苗,通过两个钢片将秧苗插到水田里。
秧苗的间隔距离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这样的简单却很实用的机械据发明者称,制造成本仅仅花费了200元,一个操作人,一小时可以播种600平的面积,比十个人的速度还要快,利用这样的机械插秧,无论是深度还是间隔都比较规范匀称。
秧苗的成活率据发明者称可以达到98%。这样的插秧神器就是农民伯伯的福音,发明者完全可以申请专利,获取投资或者授权工厂实现产品化,让这款插秧机在市场上出现,解救那些还在弯腰插秧的稻农们,点子只有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才会灵光一闪,就像这位牛人,用自己的智慧解放自己。
希望采纳,谢谢哦
89%的优秀读者还看下: